攝影資優生到台灣實習捕捉光影 老師:孩子比想象中更加捱得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20/01/10 12:1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13

分享:

分享:

參與台灣之旅的同學(右起)麥廷謙、黃楗程、蔡栢康、梁栢瑋都是由小三加入攝影小組。(陳智良攝)

聖若瑟英文小學的「數碼特工」攝影小組本周六將舉行第六屆攝影展,作品由小三至小六學生拍攝出光與影的美感,部分作品是遠赴2次台灣拍攝的自然風光,包括在阿里山拍日出和雲海,孩子視點和耐性不輸成年人,架起腳架頭頭是道,且可道出深奧攝影理論。

創立攝影組的鄭德明老師及陳倩芝老師,亦是攝影愛好者,早於十多年前已在學校推廣攝影,並為學生每兩年策劃一次相展;他們謂,學生在2018年首次跟他們到台灣實習,之後以更因獲得台灣觀光協會香港辦事處贊助的「第三屆遊學臺灣行程設計比賽」冠軍;12月時獲邀前往當地拍攝,捕捉台灣的光與影。

過往組員拍過夜景、港澳的教堂建築,以及社區人事,他們今次策劃的路綫是以影相作出發點,故跟主流遊覽地不同;同學謂他們選擇了在高美濕地拍黃昏;台中彩虹眷村拍彩繪;在彰化拍天主教堂及在台南井仔腳鹽田會拍候鳥。

他們謂,旅程中要攀山越嶺,找尋視覺元素,在不同靜物和大自然中,找新的角度。感到最興奮是坐3小時火車到阿里山,拍日出和雲海。

同學在阿里山捕捉日落。(受訪者提供)

學生在相展中會負責向參觀者導賞。(受訪者提供)

曾涉獵不同題材

鄭老師指出,攝影小組每年只會挑選約20人重點培訓,教授基本理論,課程也會教授如何保護相機,組員每星期都要參加聚會。

我們會觀察他們的天分及潛質,雖然他們會應用專業的攝影器材,但任何數碼相機都可以拍出好照片,而攝影眼是可以培養。

小朋友富專業態度,拍泉水也很認真。(受訪者提供)

鄭德明老師及陳倩芝老師,為學生舉辦影展和出版相冊,望同學在童年時掌握一樣興趣,幫到他們成長。(本報資料圖)

感激老師信任

參與同學麥廷謙、梁栢瑋、蔡栢康、黃楗程在小三時學習,出發前已開始觀摩不同的日出日落作品,去揣摩構圖;他們指出在阿里山上,空氣稀薄,拍日出和日落時,也要跟其它人爭取有利位置,拍照時要自己掌握水平綫和構圖。

鄭老師指出,小學生拍照本來就沒有包袱,在掌握基本技巧下,常能自由發揮。

今次見到同學是更放開,例如有學生會大膽地運用2種瀘鏡,去捕捉光綫從雲層瞬間透出的「耶穌光」。另外,他們有些是熱愛找綫條去構圖,例如拍攝彰化的玻璃廟廟頂時,有學生會蹲下來良久,用拉爆技巧把廟頂變成多條擴散出去的直綫。

廷謙拍這幅教堂頂難度極高,要用蹲的姿勢,扭動變焦鏡,以拉爆技巧拍攝此圖。(受訪者提供)

栢瑋的阿里山雲海充滿意境。(受訪者提供)

他們謂從來不會少覷孩子,而至今參加過小組培訓的500名學生中,不少人也會持續學習下去,用照片來表達生活感受。

作為老師,我們也在學生身上學到東西!見到他們的用心,比我們自己拍到靚相是更開心。他們出外實習時,比在香港拍攝,有快速成長,作品也令我們有意外驚喜,而且想不到他們比想像中捱得。

栢康運用瀘鏡,在高美濕地捕捉的「耶穌光」,運用的創意很高。(受訪者提供)

其中楗程在阿里山時自己出現高山反應,要吃暈浪丸。楗程小三被選拔入組,愛上攝影後,作品更不時獲家人稱讚,更因此影響媽媽同時學習攝影。他謂小三時是爸爸借出單反機給他學習,父母親分開跟隊兩次去台南拍攝,媽媽黃太坦言以為攝影很簡單,學習後才知難度高,也不太明白老師如何發掘出學生有攝影眼,但感到開心是見到囝囝兩年來,呈現出的自信心和藝術家性格。

而楗程則謂自己很開心可以拍到日出,雖然要很早起床,並等足2小時才見到日出。

我想講的是:很多大人不相信小朋友有能力駕馭拍攝的過程,但我們小朋友其實可以!

楗程刻意把樹放在日出旁,用小光圈技巧把日出拍到如星星的效果。(受訪者提供)

「Journey of Light」攝影展將展出54張照片,作者是小三至小六的小朋友,展期是1月11至12日,地點是香港文化中心地下大堂。
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